共建“一带一路” 共赢美好未来
(2023年4月24日)
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大使 韩志强
尊敬的泰中文化促进委员会主席披尼阁下,
尊敬的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先生,
尊敬的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苏拉西上将,
尊敬的庄甲盛皇家大学校长苏玛丽女士,
各位同事、各位朋友,
大家下午好!
很高兴应邀出席“当代中国与世界”中泰青年人文交流论坛。首先,我要向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!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泰关系发展的各位朋友致以诚挚问候!
本次论坛的主题是“一带一路”。“一带一路”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的重要倡议,旨在借用古代“丝绸之路”历史符号,推动沿线各国互利合作、共同发展、共享繁荣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泰国位于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上,是重要参与方和受益者。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,中泰两国青年聚焦一堂,畅谈“一带一路”,可谓正当其时。10年来,中国汇同国际伙伴,坚持共商共建共享,坚持高标准、可持续、惠民生,把“一带一路”从蓝图变成现实,化作各国发展实效和民生实惠。倡议迄今已吸引世界上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,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,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,助力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。
中泰两国地缘相近、血缘相亲、人文相通,有着相交千年的历史传承,是好兄弟、好邻居、好伙伴。10年来,中泰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收获了累累硕果。
政策沟通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指明发展方向。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,构建新发展格局,全面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,推进高质量发展。泰国政府相继推出20发展战略、泰国4.0发展规划,聚焦“生物循环绿色”经济模式,同“一带一路”发展理念和目标高度契合,两国发展战略和政策理念全面对接。去年11月,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泰国,同哇集拉隆功国王、巴育总理分别举行会见会谈,两国宣布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,签署《中泰共同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合作规划》,进一步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绘就了蓝图、指明了方向。
设施联通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注入强劲动力。 “一带一路”把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联通作为重要方向。中泰铁路是两国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标志性合作项目。当前中泰铁路一期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,二期工程准备也在积极推进之中,预计2024年开工,力争于2028年实现全面贯通。中老铁路开通运行并与泰国现有米轨铁路实现连接,可在未来3到5年内将中老泰间货物运输成本降低30%至50%。未来中南半岛高铁建成,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也将步入历史新纪元。
贸易畅通让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惠及两国人民。中泰经贸合作克服疫情等因素影响逆势上扬。中国连续 10 年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,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 1350 亿美元,同比增长3%。中国是泰国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,泰国出口榴莲96%销往中国。中泰在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框架下持续深化合作。RCEP生效实施后,有3.9万种泰国产品获得关税优惠,其中2.9万种实现零关税,中国是泰国利用RCEP出口商品最多的国家。中国正与东盟各国谈判3.0版自贸安排,泰国是东盟牵头国。相信一系列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安排,将进一步有力促进包括中泰在内本地区各国发展,造福各国人民。
资金融通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提供有力支撑。中国一直是泰国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。2022年,中国在泰国投资合作项目158个,投资额达773.81亿泰铢,占泰外资总额18%,再次成为泰国最大外资来源国。泰中罗勇工业园已吸引了180家中国制造企业、30多家配套企业在泰投资,投资额超过43亿美元,为当地解决超过4.5万个就业岗位。两国央行多次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,中方在曼谷设立人民币业务清算行,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在泰全国多个府设有分支机构,本币结算在双方贸易投资中占比不断扩大。两国企业在金融科技、电子跨境支付等领域合作不断增多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已全面进入泰国。
民心相通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打下坚实根基。面对新冠疫情,中泰两国真诚互助,危难之际两国人民更深感“中泰一家亲”之可贵,友好情谊从中进一步升华。今年以来,两国交往合作迅速恢复,泰国被列为中国疫后开放海外游20个试点国家之首,中国来泰游客仅第一季度就超过50万人次。刚刚过去的宋干节,大批来自中国游客与泰国民众纵情欢庆、泼水祝福的场景让人感动。
女士们,先生们,
展望未来,“一带一路”将不断走深走实,不断给两国合作带来新机遇,给两国民众带来新福祉,也将推动中泰成为更为稳定、更加繁荣、更可持续的命运共同体。我们要共同努力,让“一带一路”美好前景成为一个又一个合作发展的成功实践。
要更好对接发展战略。在双边层面,两国要落实好领导人会晤重要共识,加快中老泰三方铁路合作,积极推进“中老泰联通发展构想”。在区域层面,加大探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澜湄合作机制、湄公河次区域机制,以及与《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》等的战略对接。
要共同打造新增长点。两国要